首页

搜索

第1122章 房地产业的蓄势待发 (第1/2页)

其实这次召集各位股东聚聚,李舜也是抱着给大家敲警钟的心思。虽然开发公司的第一个楼盘已经售罄,也实实在在的赚了一千多万。

但这个成绩,其实也算是侥幸。毕竟这是大家首次涉足房地产领域,对于行业内的诸多细节和规则还不够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经营模式必然是较为粗犷的。

很多的决策也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和直觉做出的。实际上,这背后离不开各位股东身后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就拿那个楼盘来说,其地价可以说是钻了政策的空子,拿到手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行情。

公司通过巧妙地利用政策漏洞,成功地降低了土地成本,为项目的盈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李舜还针对该楼盘制定了独特的规划方向,使得房型设计等方面更具吸引力。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使得项目实现了盈利。然而,这些手段并非一家正规经营公司应有的行为,这显然也不是李舜所期望看到的局面。

一个房地产公司,如果与某些公权力机构牵扯过深,那么最终遭受厄运的必然是该公司。这种情况就如同一场拔河比赛,双方都在用力拉扯。

但由于一方力量过大或另一方失去平衡,就会导致其中一方被拖入深渊。在这个比喻中,公权力机构就是那个拥有巨大力量的一方,而房地产公司则是相对较弱的一方。

当两者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密时,一旦出现问题或者矛盾,房地产公司很容易成为牺牲品。因为公权力机构往往具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强的影响力,他们可以轻易地对房地产公司施加压力甚至采取制裁措施。

此外,这种牵连还可能引发公众的质疑和不满,从而影响到公司的声誉和业务发展。因此,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保持与公权力机构的适当距离,并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开展业务才是明智之举。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和困境。这个问题,也就李舜要向各位股东提出的。要想公司能长久的发展,必须要走正规化,规范化的路子。

这个只是李舜要说的第一点。其实还有一点,也是需要他向众人解释的。别看自己公司赚钱了,可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来说,目前的前景可以说不明。

所以这次李舜过来,并没有急着催促马末度继续开发新楼盘,也是由考虑当前大气候所制定的办法。可以说当下,正是房地产业起飞前的最后一点阻碍了。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开篇之年,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在回稳的同时,国家也在找寻支柱产业。这一年,华国房地产行业陷入了发展的低谷,行业出现大量亏损,库存量居高不下,很多开发商日子苦不堪言。

记得前世1996年的7月,铁总在听取中枢院房改领导小组汇报时指出,目前国有企业亏损增加,经济效益下降。现在的关键是打开市场,搞活流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当前,最有可能形成消费热点的是住宅。因此要推进房改,盘活存量,搞活流通,促进住宅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铁总明确指出,住宅建设是个大的需求,也是可以解决、能够办到的。发展住宅建设,不仅能满足老百姓的住房需求,还可以刺激钢铁、建材、化工、电子、装饰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对此,铁总也特别强调,发展住宅建设,一要推进住宅商品化,二要有个好的规划。住宅建设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要方便群众,方便生活,房子建得再好,交通条件不好也卖不出。

也就在铁总发表讲话五天后,建设部向中枢院上报了《关于加快住宅建设,加速培育房地产市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请示》。

在这份请示中,旗帜鲜明提出“住宅建设与消费完全有可能、有条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正是靠着这股东风,房地产业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触底反弹。

如果自己的记忆没有偏差的话,今年国内将会增加一批,以恒大许为代表的新兴房地产企业。可以说再熬几个月,房地产行业就会迎来春天。

而现在公司的很多股东,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多是看在傅信安等人的面子上,随意投了一些钱。可要保证房地产公司的核心利润,就需要不断的拿地。

而现在公司内部,那微不足道的几千万流动资金,却成为了公司发展的巨大瓶颈。这些有限的资金严重限制了公司的扩张和创新能力,使得公司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因此,让股东们加大投资力度已经变得迫在眉睫。这不仅能够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还能推动公司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晚上的股东聚会,马末度是安排在西城区,一个星级酒店的大包厢里。李舜刚准备进去,结果却被马末度拉到边上的一个小包厢里。

马末度早几天和李舜沟通后,也是赞同他的想法。只是他在面对几个大股东时,并没有说服众人的把握。因此只能临时开个小包厢,把几个大股东都聚集起来,先给在座的开个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