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471章 禅让 (第2/4页)

西域的路途太远,必须早出发。

辽东是路途遥远冬天太冷,过年前后出发,走到地方恰好四五月份天气转暖,正好作战。

打到十月份天气转凉就开始撤兵。

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以目前的生产力,还无法逆着气候发动大战。

“既然我们考虑到明年开春出兵,那皇位更替最好年前就要完成。”

“如此,将士们才可无后顾之忧,安心作战。”

还有一点大家都没说,那就是有啥仓促不仓促的。

历朝历代都是先皇驾崩,继任者当场登基。

完成登基仪式之后,才着手处理先皇的后事。

要说起来,那才是真仓促。

朱雄英这起码还有二十来天准备时间呢。

更何况正好过年,各封疆大吏、藩属国的使臣,也都到京城了。

也省的再单独让他们跑一趟。

于是,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有人要说了,这么大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太儿戏了。

正常来说,皇位交替确实很麻烦。

主要麻烦在,新皇登基后必然要更换大批的文臣武将,人事调整带来的短暂混乱是在所难免的。

可大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啊,他是一套班子三代人用。

当然,最主要原因,还是朱雄英早早就开始理政。

文臣武将他都熟悉,该提拔的心腹也早就提拔起来了。

没必要对目前的格局进行调整。

他登基只是从代理皇帝,变成真正的皇帝。

除此之外没啥区别,大家该干啥干啥。

不过即便如此,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不但不能少,还必须要做到尽善尽美。

原因很简单,皇位交替但凡有一点流程不完美,都可能被人整出阴谋论来。

没必要在这种地方,给人留下造谣的把柄。

朱元璋和朱标先是召见了勋贵大佬们,比如李善长、徐达、蓝玉、傅有德等人。

和他们进行了一番沟通,确定了皇位更替之事。

众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立即发誓会效忠皇室辅佐太子云云。

取得了这些大佬们的支持之后,朱标就开始了他的表演。

接下来几天,他连续下了好几条命令。

是他以皇帝的身份下达的命令,不是老朱下的。

毕竟现在他才是法礼上的一国之主。

这些命令,都是为了解决之前被耽搁的事情。

比如,改封朱允炆为虞王,封国放在了炎洲西南部,并让他年后出发就藩。

这个册封,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正常的。

开发炎洲,皇家派亲王当表率。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朱标这是在排雷。

毕竟吕氏死的不明不白,谁都不知道朱允炆会不会听到什么风声。

将他放的远远的,永远都回不来,对谁都有好处。

而且,朱允炆封国的地点,也非常的有讲究。

炎洲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是东南部,可以养活千把万人没问题。

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干旱半干旱无人区。    沿海也有宜居土地,但比较零星,很难连成片。

西南角那一块,是除了东南之外,少有的可以连成片的宜居区。

养活几十万人是没问题的。

而且远离别的封国,非常的安全。

但也因为远离别的国家,很难有大的作为。

如果朱允炆老老实实当诸侯王,用心经营自己的封地,他的日子会非常舒服。

如果他有野心,那也是有心无力。

可以说,这块封地既不会屈待了朱允炆,也封死了他的上限。

就算他从哪里听到了一些,关于吕氏之死的风声,也无能为力。

而且,朱标作为父亲,亲自将朱允炆封在炎洲。

也彻底将朱雄英撇清了。

毕竟,要是朱雄英这么封,别人或许会说他屈待兄弟什么的。

朱标作为父亲这么封,别人反而会夸他大公无私。

不论将来出现任何问题,都和朱雄英没有关系。

可以说,仅仅只是朱允炆的安置问题,就将朱标的智慧体现的淋漓尽致。

对这个册封,所有人都很满意。

朱元璋、马娘娘这些知情人满意。

勋贵也满意,毕竟皇家做了表率,后续将大家封过去也心甘情愿。

就连朱允炆自己也很满意,正如上面所说。

对于目前的他来说,能独占炎洲西南一角,实在是太舒服了。

没有什么竞争,只要自己安生过日子就好。

而且相比东南,这里离大明更近,往来商贸也方面许多。

怎么看那都是父亲对他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