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15章 董卓覆灭 (第1/2页)

随后,吕布等人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一套周密的计划,旨在诛杀董卓而又不致引发更大的动荡。

皇帝刘协,出于内心的善良与对董卓过往某些“善意”举动的误解,提出希望能留董卓一命。

太后闻言,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不容置疑的坚决。

吕布迅速向太后投以安抚的目光,并转身向刘协耐心解释道:“陛下仁心可鉴,但治国之道,慈不掌兵。董卓之罪,罄竹难书,尤其是他擅闯后宫、幽禁太后,此等行为已是大逆不道,足以致其于死地。再者,董卓在西凉根基深厚,若今日不除,他日卷土重来,恐将后患无穷。我们需趁此机会,厚赏其手下将领,以安人心,方能彻底平定董卓之乱。”

太后听后,虽心有不甘,却也知吕布所言非虚,最终点头同意。然而,她仍坚持要严惩董卓的心腹李儒,认为此人诡计多端,留之必为祸患。

吕布再次摇头,分析道:“太后明鉴,若贸然处死李儒等人,势必激起西凉军的强烈反弹,西凉兵马天下精锐,届时我们虽有三千并州精骑,但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平息内乱。而大汉正值多事之秋,外有强敌环伺,内则民不聊生,我们需保持足够的军力以应对不测。至于李儒,可暂时留其一命,加以监视,若其日后有异动,再行处置不迟。”

太后权衡利弊,最终采纳了吕布的建议。

随后,众人商议妥当,徐荣与吕布表面如常,暗中布置。刘协则以洛阳瘟疫为由,召董卓入宫共商对策。

董卓不疑有他,欣然赴约,带着曹操、李儒等亲信步入德阳殿。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大惊失色,皇帝刘协端坐龙椅向,其后珠帘影影绰绰,似乎是何太后!

吕布与徐荣全副武装,侍立两侧,气氛紧张至极。

董卓当即意识到情况不妙,转身欲逃之时,整个大殿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凝固。

吕布的怒喝如惊雷般炸响:“还不把逆贼董卓拿下!”

两边的侍卫如饿虎扑食般冲向董卓,他们的动作迅捷而有力,将董卓团团围住。

董卓挣扎着,咆哮着,他的声音充满了不甘与绝望:“吕布,你忘恩负义,狼子野心,为何要反我?”

吕布冷冷一笑,剑指董卓:“我乃汉臣,只忠于天子,何谓反你?你幽禁太后,意图不轨,其罪当诛!”

董卓的求情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刘协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愤怒,他站起身来,大声斥责:“你狼子野心,祸乱朝纲,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董卓被侍卫们按倒在地,他的眼神逐渐暗淡,曾经的权势与嚣张在这一刻化为乌有。

随后,吕布上前,一声清脆的剑落声划破了大殿的寂静,董卓的头颅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冰冷的地砖。

刘协随后下旨,宣布对李傕、郭汜、张济等护驾有功的将领予以重赏,封李傕为天水郡太守,郭汜为安定郡太守,张济为北地郡太守,并命他们返回凉州,守卫边疆。

至于李儒,本来被董卓封为弘农王郎中令,此次未直接受赏,但也未受惩处,被要求去前往弘农国,勤政爱民,以赎前罪。

随着董卓的伏诛,西凉诸将纷纷撤军,东汉朝廷历经何进诛杀宦官、董卓乱政等一系列动荡后,终于迎来了暂时的安宁。

然而,这安宁之下,暗流涌动,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未知与挑战。

德阳殿内,气氛凝重而又不失一丝希望。四人围坐,各自心中盘算,却又共同面对大汉的未来。

朝廷之中,四位核心人物各怀心事:

何太后,屠夫之女,虽贵为太后,却因出身饱受非议;

刘协,九岁登基,庶出之子,面对复杂政局,更显稚嫩与坚韧;

吕布,平民出身,背负叛主之名,却以忠诚与勇武赢得一席之地;

曹操,宦官之后,智谋过人,心怀天下,却同样遭受士族排挤。

尤为棘手的是,何太后与刘协之间,因血缘与恩怨交织,关系微妙而紧张。何太后曾杀刘协生母,刘协夺了何太后儿子的皇位,矛盾如同暗流涌动,随时可能爆发。

如何率领这样一个由孤儿、寡母、叛徒组成的矛盾重重的团队,在士族与军阀的夹缝中谋求大汉的复兴?

吕布与曹操对视一眼,深知前路艰难。

吕布沉声说:“董卓虽除,但大汉的根基已动摇,士族与军阀虎视眈眈。我等需立即着手,稳固朝纲,复兴大汉。”

吕布目光坚定地说:“我提议,重用河南尹王允。此人忠心耿耿,性格耿直,且为太原王家之代表,威望甚高。若能得其相助,必能拉拢世家之心。”

曹操听了之后微微颔首,说道:“此计甚妙,但还需考虑更多。士族之中,不乏被宦官打压之人才,他们心中对朝廷仍存忠诚。若能重新启用,必能增强朝廷的力量。”

这时候,何太后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哀家以为,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