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23何如 (第2/3页)

大成就的不能学习项羽百人敌,咱们身体做不到,咱们可以学习万人敌。我可以教你兵法。咱们把戚爷爷的兵书学透。你看怎么样?”

怎么办?林夕只能点头答应。老和尚对林夕的这番教育,使林夕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这并不是林夕瞎想。在晚清的时候,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朝廷无力争剿,所以启用了团练制度,由地方乡绅自筹粮饷,私募兵勇,湘军、淮军由此产生。

因为之后民国初期的军阀割据埋伏笔,其实在大清没有亡的时候,就已经早有预兆。当年面临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满清的那些重臣居然搞了个东南互保。

现在粮城的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展成清朝时期的那种情况。只认亲不讲理。如果这样的部队在以戚继光严格的军纪训练出来。

林夕根本没有把握能够控制住他们。到时候占岛的可能是自己,为王的就不知道是谁了。

谁能告诉我究竟要怎么办?林夕自己想的这些问题,脑袋都要爆炸了。

自己的占岛为王计划。林夕想的很简单,但是执行起来处处是困难。现在第一步都迈不出去,寻找一只合格的伙伴,培养一支忠心的武装,怎么这么难呢?

林夕回想起自己所能听说过和找到的所有武装资料,林夕心里最希望建立的就是子弟兵那样的部队。

可是其中的困难重重。首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来源于他的思想和军事上的严格训练。

军事上的严格训练,林夕倒可以做到。但是这支军队战斗力真正的核心——思想,林夕却毫无办法。因为他如果把思想在这个时代宣传出来。林夕毫不怀疑的林父就立马会大义灭亲。

大明的军队大都是属于旧军的范畴,武备之间相差都并不太大,并没有存在代差的情况。能够影响战局走向的最大因素正是军兵的勇气和意志。

这个时候正处于在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最终能够一槌定音还是最后的近战肉搏交锋,而近战肉搏便是最考验军兵勇气和意志的时候。

脑海之中只想着当兵吃饷,只想着劫掠发财的旧军,他们的战斗力力始终有限,在战场上伤亡只要超过20%,军队就会崩溃。

戚家军之所以强盛,不仅仅是以为戚继光的赏罚分明,不仅仅是因为其对于军事的见解,火器的强大。

更是因为戚继光知道这个道理,深知思想对于军兵的影响究竟有多么的巨大。

戚继光所做的凯歌为戚家军的众人所传唱,在其后也逐渐成为浙军的军歌。

开口两句便是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第一句教导军兵应当齐心竭力,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第二句以影响民间最深的忠义为切入点,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这两句告诉士兵军中的关系和犯军法的后果。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这两句是告诉士兵,戚家军赏罚分明。到了战场上,不要有任何害怕,只要放心大胆的往前冲。

最后则以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最后以报效天子以及拯救万民,寻觅封侯。光宗耀祖为结尾。这就告诉戚家军士兵,你努力作战,最后能得到的结果。我大名也给了这些为国作战戚家军的最后的荣耀。林夕的曾祖父就是例子。

戚家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就是一支具备着家国情怀,有着坚定的信仰,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的新军,之所以能够血战不退,能够杀伤百寇而自身不伤一人,正是因为他们有别于这个时代,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在战场之上正面击败过戚家军。

可是,戚家军有保家卫国,光宗耀祖作为思想的支撑。占岛为王计划,根本不能拿出保家卫国这个大旗,而对于现在的林夕所能打出的大旗,只有均田地等富贵。可是这个口号提出来作为现在掌握的统治权力的地主阶级,会毫不犹豫的把林夕点天灯的。

而唯一对林夕有所借鉴的。就是太平天国他们金田起事时所采用的拜上帝会。在这此时也不存在传播条件。原因就是林夕所要传教的这些人,基本上都跟西班牙制造的大仑山大屠杀有一些联系。

如果传播外来宗教根本就不会有人信,而且很可能还会遭到反感。这也是林夕在给那些小萝卜头讲故事的时候,无意中打探的一条消息。

林夕想到这里,唯一能能用的手段。只有采用太平天国的手段,利用宗教来团结麾下的各种势力。

但是林夕的脑袋又疼了,中国的这几种本土宗教都不适合干这件事情。唯一稍微符合要求的是属于大明的儒家思想。

但大明的儒家思想也有一个问题,但是如果利用这个当做指导的话。那么根本就不是林夕说了算的,而是由那些能够解释儒家思想的大儒说了算了。所以这个也不能用。

要不自己创立一个宗教思想?其实林夕还有一个利用的教义,就是白莲教。但是林夕只听过这个教派的名字,而且丝毫不了解他的教义,而且这个教派在林夕生活的时代已经消失不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