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235隋亡1 (第1/5页)

“科举制的精髓就是英雄不问出处啊,这个原则可太伟大了,所以科举制一经创立就显示出勃勃生机,也是一直沿用到现在,成为中国古代文官政治的基础,这是文化方面的丰功伟绩。

科举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就是因为当时世家大族所沿用的是从晋朝传下来的九品中正制。

也就是说这些世家大族的人无论是否有才能都可以得到荫萌当官,这样对皇权就有很大的影响。

科举制就是从寒门和老百姓当中选拔出一些优秀的人才来当官儿,这样隋文帝就得罪了世家大族。”

“所谓富强啊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经济富,第二个军事强,那我们先说经济富,隋朝的经济是一个什么状况?那我们也讲过嘛,衡量古代的经济状况,大家常常考虑两个指标,一个指标人口,一个指标粮食,隋朝的人口状况怎么样呢?隋朝有人口接近5000万。接近5000万是什么概念?这差不多已经接近西汉后期的数字。”

在杨坚还是将军灭北齐的时候,他发现北齐虽然实行均田制但是大量的人口其实都在豪强名下,成了好土的私兵和隐户。

这种情况是南北朝的常态,因为常年战乱,很多地区的大户大姓为了自保会自发的,依靠宗族或乡党团结起来建立一个邬堡来自卫。

而就是附近百姓想躲战火的人就会来投奔你,成为这个邬堡的一员。

而越来越多的人来投奔后,这个邬堡就会发展成占地一方,分工明确,以姓氏和宗族为纽带的中原经济体也就是豪强。

而这个豪强继续壮大不会发展成割据一方的势力控制着一县甚至一郡。

现在的张家村,李家村本质上也是怎么来的,但是大量人口聚集在豪强门下,就意味着国家对基层掌控力弱。

这对本身就大隋篡夺而来的根基不稳的,再说这些豪强的存在也妨碍了朝廷的税收。

毕竟当地官府的枪杆子只能冲着一家五口人收税,而面对一家一千口的豪强收税能是一回事吗?

所以为了削弱世家豪强,获得更多的征税人口。就成了国家必要办的一件事情。所以杨坚出了一个政策。就是大范围搜查人口,然后挨家挨户核对百姓登记在官方的花名册上。

而为了把这些佃户,游民从豪强那里骗出来,官府的方案是胡萝卜和大棒。

一方面告诉游民给豪强打工,种地的产出一半甚至更多都要给豪强。而且子孙世世代代都要当牛马。

所以杨坚就开出优惠条件,如果你愿意脱离豪强来官府登记呢,官府就对你实行均田制。

也就是给你100亩田地,其中20亩为永业田可继承,并且降低税收绝对比豪强的剥削低。然后服徭役的时间从18岁推迟到21岁。

而且杨坚把你名下有多少在编人口当成官员提拔的条件,如果达不到一定水平,那就撤你的职。

谁给国家回来的人口多谁谁就升官快,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水准,那就流放撤职。

并且鼓励让老百姓互相揭发。比如你揭发了一个人不在官府户籍,那么你揭发的人就可以让他承担你的徭役让他替你受罪。

在这种政策刺激下,大量的官员为了不被撤职。而普通的百姓为了可以把徭役转嫁给别人。不断把那些豪强隐匿的人口登记在隋朝的花名册上。

隋朝户口疯狂的增长,所以隋朝那些光鲜亮丽的数字不是自然情况下生出来的,是他们过于为了自己利益搜出来的。

比如说有一个叫裴训的人,一次来641200人直接从六品名木士郎升任御史大夫。

人口对应的是土地,根据史料记载,开皇九年全国耕地1944万倾,大明在开国之初建立的黄册也是不到2100万倾。

要知道那时候的湖广和两广地区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田地。是不是说明隋朝其强悍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越1000多年后的大明了呢?

肯定不是的,当时是针对地进行收税的,有多少地收多少税。

官员查户口和土地是和官员的待遇和升迁挂钩的。

于是官员为了各自的荣华富贵,虚报瞒报开垦的土地。

因为只要我记录一个人名下有100亩土地,那么他就要按照100亩交税。

虽说百姓实际上分不到100亩田地也要按100亩交税,等于是承担好几倍的税收。而且人口全是从豪强那儿出来了,但豪强的土地才是豪强的土地,这意味着出来的这些打工人,隋朝其实是没有这么多地一个个安排了。

因此出台了个政策,就像大臣和官僚地主接管这些奴婢,让这些人在他们土地上干活儿,干出来的收成和正常百姓一样交税。

而且每多接受一个奴婢,官员的田地就多100亩。

但是人性的阴暗面体现出来了,那就是你给我授田容易,但你想从我这儿拿回去,那还容易吗?并且授田制度之下有一个漏洞,那就是授田100亩,人死后官府只会收80亩,20亩可以留给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