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243铁厂 (第1/6页)

洪武元年闰七月28日面对近在咫尺的明军的元朝的第11位皇帝元惠宗。

当然也可以称其为元顺帝,他在清明殿宣布让怀王监国自己则将前往上都北巡。话语一出,身旁的太监立刻跪倒在地,嚎啕痛哭的表示愿意带领禁卫军民出城和明军拼命。

只希望皇上能够留在京城,不要北上世祖之基业,陛下奈何弃之。

元惠宗黯然叹息,当天半夜,带着皇子,妃嫔和100多名大臣飞奔出城,逃往塞外草原的上都。

五天后大都被明军攻破,84岁的怀王以及留守于此的元朝大臣悉数殉国。

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结束,从忽必烈定国号开始算,国作97年。

如果单看上面的表述,多半会以为元朝是被朱元璋坚定的一路北伐平推掉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元末的战争中,朱元璋只是最后摘取果实的人。

其实在他前面可以元朝毁灭性摧毁元朝统治根基的是以是莫道石人一只眼发动起义的韩林儿的宋政权,徐守辉的天完政权,张世成的大周政权。

还有一个是方国珍,他是最早发动反元起义的但是他的立场颇为不坚定,时降时叛,盼颇有一番墙头草画风。

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因为方国珍在投降朱元璋以前的头衔是元朝魏国公,兼太尉,兼江浙行省左丞相。名义上他是元朝廷的一方大员,实际上是一个割据的军阀。

方国珍在元末诸雄中的存在感,重要性程度都被低估了。方国珍这个人说他有趣并不是有趣在生平事迹,他的生平精彩是精彩,但并不复杂。

方国珍是元末群雄中最早出来掀起叛乱的人。

比建立宋和天完政权韩林儿、徐守辉的红巾军早三年,比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大帅早四年。

方国珍朝三暮四,叛服无常。

早期一面接受着元朝的招安,一面各种乱杀元朝廷任命的各种官吏。

还截断了元庭从江南运粮的海运通道。

最神奇之处是方国珍居然在朱元璋手里善终了。

拥兵数万,割据一方20年的方国珍向汤河投降,是南方势力中最晚倒台的,朱元璋没有为难他,反而受其高官,七年后方国珍在南京安然去世,享年56岁。朱元璋亲自设祭悼念。

这就很神奇了,因为在历朝历代的首义之人虽然有很高的威望,但是王朝末期动乱打响第一枪的首义之人属于炮灰,很少有不死的。比如汉末的张角,秦末的陈胜等。

而起一方势力活到最后能和最后胜出者争夺天下的,也很少有人能活命的。

因为胜者的江山已经稳过了,功臣集团也已经成型了。不再需要做姿态,没有政治顾忌了而且这些人都有一帮死忠的手下。在民间也有威望,很容易被人推举出来当首领,对胜者的统治基础造成动摇。

所以从司马家杀曹髦开始,后任的统治者都会对前任的统治者甚至竞争对手斩尽杀绝。

因此之后清朝人对取死有道的方国珍能够善终这件事儿百思不得其解。

方国珍居然能在太祖训庭之下,独乐天年,保子孙安享富贵,后居然能够善终,这不合理。

林夕觉得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因为杀方国珍的代价太大,朱元璋未必扛得住,只是放过。

还有方国珍这个人本身没有太大的野心,否则他也不会投降。一个没有野心而又有用的人。朱洪武虽然十分好杀,但是他杀的都是对他统治天下或者对老朱家江山有威胁的人。

老朱本身还是一个比较有为的君王,对没有威胁,而且对于江山还有好处的降臣,怎么会放弃这个表示自己仁慈的机会。

首先先看方国珍的地盘大致就是春秋是属于越国这地盘儿。

当然方国珍膨胀的时候也曾想过北上去抢张世成的地盘,但最后没有得手。

而张世成的地盘是春秋是属于吴,因此双方之争就是低配版的吴越争霸。

方国珍接受此次失败之后,便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地盘上。坐看元末群雄争夺天下,然后他就投降胜利者朱元璋了。

方国珍统治的地盘儿山区多,因此从受中原文化影响角度讲,这里是一直是官府口中的蛮夷之地。

从秦始皇征百月开始,一直想在越地搞郡县制,但搞了400年,直到孙权时期才初见成效,渐进式的完成编户齐名。

反观张士诚所控制的地盘儿,战国时期就被楚国设县了,县内土地和自更名都归楚王氏直接管辖。

这两块地方假如遇到王朝末期的暴政,大家觉得两地百姓谁的生存几率会大一些?

因为方国珍统治的地盘儿多山,外面活不下去,我就躲山里面了,等天下太平再出来,一直太平不了,那我索性就不出来了。

山里条件苦是苦点,但没有徭役赋税啊,这就叫什么?这就叫穷山恶水出刁民。

这句话从古代统治阶级嘴里说出来,合理合法合规。

因为穷山恶水意味着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