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471章 论首富如何不吸引仇恨(万字大章) (第1/7页)

《纽约时报》是华纳集团旗下的报纸。

以林源现在和华纳集团的盟友关系,新闻报道中必然是不乏溢美之词。

林源知道,从昨天的股市收盘后,他冲上世界首富的位置,各大媒体一定是会疯狂的跟进报道这件事。

因为这个话题关注度必然很高,大众天生的就对首富这种话题感兴趣,如果这个首富还是他们所熟知,并喜爱的。

那么这个话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将会翻好几倍。

今天,世界各地的媒体,必然是以铺天盖地的姿态,在宣传他这个新首富的诞生。

但林源并不打算看这些新闻报道,在这种“人生巅峰”的时刻,更需要冷静。

他知道前世某些人,就是冲到了首富的位置后,开始认不清自己,说话也飘了起来。

什么“小目标”,“福报”,“顶级名校不如胆子大”之类的言论,都敢在公众面前大放厥词。

拥有财富,特别是拥有海量的财富,天然是受到大众的嫉妒的。

拥有海量财富的人,在大众的眼中代表的形象是拥有强权的强者。

而民众天生不喜欢强者。

因此,越是富豪,越要时刻警醒自己:我现在坐在火山口上,一举一动都可能引来大众挑剔的眼光。

学习过新闻传播学的人都知道一个铁律:在舆论领域,有时候事实真相并不重要,越是强者越不被信任。

当强者和弱者发生冲突时,事实真相不重要。

大众本能的第一时间,就会站在弱者一边。

比如说豪车和普通车撞了,谁违反交通规则不重要,大众一定是无脑站队普通车主,声讨豪华车主的。

甚至会喊出:“抛开谁违反交通这件事不谈,你开这么贵的车,随时会让人赔的倾家荡产,难道不知道自己不该上路吗?”

比如企业和员工发生裁员纠纷,员工是不是有不称职的行为不重要,大众一般会无脑站队员工,把企业先打成无良企业。

作为强者,在公共舆论领域,天生就处在不利地位,更别说有些强者自我膨胀后,主动做出给对手递把柄的事情,那不是找死吗?

因此林源很清楚,这时候的自己,需要的不是看这些让他自我膨胀的吹捧之词。

相反,如果能看看一些中立理性的批评他的文章,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现在已经这么风光了,还看这种新闻报道,你不怕我太过于自我膨胀吗?”林源笑着问道。

艾森先生摇摇头:“凡事都有两面性,我记得这是你们中国人推崇的价值观吧?”

“是,辩证观。”

“那就看看这篇《纽约时报》的新闻稿吧,别的我不太推荐,这篇你应该看看。”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嗯,通过这篇文章,你可以管中窥豹的了解一下,现在美国大众对你的主流看法。他们是怎么看待你这样的新晋首富的。”

林源点点头,表示艾森先生说的对。

虽然要保持谦逊,不骄不躁。

但是不代表夸奖他的新闻报道,就完全不能看了。

于是林源打开这篇新闻报道:《华裔新全球首富,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刚要看,艾森先生阻止了他:“我糊涂了,都什么时代了,还看纸质报纸?看电子版的吧。这样你才能看到读者的互动评论。”

一台黑色的IBM笔记本电脑被推到林源面前,已经打开了这篇新闻报道的电子版网页。

阅读人次已经超越了1000万人次,回复评论数也超过了8万条,可见这个新闻的热度有多高。

这也让林源好奇起来,《纽约时报》到底是怎么写的?

读者们又是怎么看的?

他熟练的操纵着IBM笔记本,键盘中间的那个“小红豆”,开始阅读起来:

“林源,从小父母双亡,跟着父亲生前的好朋友范.迪塞尔一起长大。”

“他成长于纽约普鲁克林的贫民区,直到中学时,经济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他,才来到了皇后区的MS67就读。”

新闻报道的开篇,先是用回顾的写法,总结了林源的人生起点。

在这种新闻报道中,每一行文字都不是随便写的,而是有深刻的目的。

林源自然能看出,《纽约时报》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先向观众强调并植入一个观点:

林源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他是从纽约贫民区中挣扎爬出来的底层出身。

这样的文字放在最开篇,可以建立读者对林源的身份认同。

要是一上来就吹嘘林源多么有钱,几年大赚多少,这种写法的媒体多半是心怀恶意,在借机煽动民众对林源的嫉妒。

虽然林源没有看福克斯新闻的报道,但他可以猜出一定是这么干的。

果然,大量的读者留下了评论:

“好励志啊!林源竟然是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