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五章 123工程 (第3/3页)

方,反手打了一枚钢针过去,结果钢针都把导弹的载车给摧毁了,导弹还没有飞到目标的状况。

于是安联一方面继续尝试开发安联版KPZ70,另一方面,他们也终于准备把传统坦克方案重新捡起来,虽然现在安联能够拿出的复合装甲其实只是大明几年前初级的“石英砂夹层”装甲,但是安联也有自己的独特办法,随着他们新一代的主战坦克开始,以一副在炮塔和车体上挂上一块又一块的“方砖”登场之后,爆炸反应装甲也终于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

不过安联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率先拿出的爆炸反应装甲却为ZTZ70坦克提供了巨大的生命力。

首先由于控制体型和重量等因素的限制,123工程的车体和炮塔装甲厚度一直都很受到尺寸的限制,当时间逐渐进入80年代末以后,顶级钢针开始将自己的穿甲深度提高到500甚至600毫米,而LOS厚度有限的ZTZ70要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想要在有限的厚度内提高针对新一代钢针的抗性,那就要增加NERA结构当中钢的比例,而这会降低整体的抗破效果。

于是,ZTZ70也开始披挂起爆炸反应装甲来,并且制定了“扛穿主要靠基甲,扛破主要靠爆反”的总体思路。

不过虽然丝路上爆炸反应装甲主要提供对于各种破甲弹的抗性,但是大明的军工人员是由自己追求的,他们在安联爆炸反应装甲的结构上进行了改进,不再是简单地把钝感炸药塞进一个铁皮盒子里,而是选择在爆炸反应装甲的模块当中增加了高硬度钢的抛板。

这种布局是为了让装甲板在来袭的弹药触碰引爆时可以迅速侧向移动,这会对来袭的弹药造成两个影响。

首先,破甲弹对该装甲的侵彻力将会大大降低,因为装甲板对破甲弹的金属穿透射流造成干扰,使得破甲弹对该装甲材料所需的穿透路径长度变长了。其次,装甲板可以产生横向偏航机制,使任何穿甲弹偏转并破裂(这种效应通常用来对付长杆穿甲弹,但同样可以对聚能装药弹产生影响)。这些效应可以削弱任何弹药的穿透力。

在理想的状况下,针对大明自己穿甲深度达到600毫米级别的DTC32穿甲弹,这种被称为B5的爆炸反应装甲可以提,削弱20%左右的穿甲深度,在部分测试当中有的穿甲弹甚至被削弱了30%的穿甲深度,在装备了这种重型爆炸反应装甲之后,ZTZ70B2的正面装甲等效已经达到了炮塔650-680mmKE,1100mm-1300mmCE;车体630mm-650mmKE,1000mm-1200mmCE的水平。

这样的防护水平再加上换装了新式120毫米坦克炮、以及包括车长和炮手热成像的新火控系统以后,列装十几年的ZTZ70B2依然保持了世界顶级坦克的技术水准,虽然大明没有开发全新的坦克,但是大明和安联之间坦克性能差距反倒拉大了。

而123工程强大的生命并没有到此为止,随着大明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开发第3代坦克,但是部队大量列装的三代坦克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替代的,因此对于123工程的彻底升级也就拉开了帷幕,升级方案总共提出了十几个不同思路,而最后被选定出来的两个可以分为127-7工程和123-8工程。

这两个工程一个是远期项目,另一个则是近期项目,首先说近期项目,123-8工程基本上是在ZTZ70B2的基础上,比较简单的用新的高清热成像替换原本的初代热成像,增加信息化系统,改进装弹机结构以容纳长度更长的弹药,同时用全新的聚能爆炸反应装甲JN1替代B5。

简单来说,这是个大萌版本的燃气轮机T84M,尤其是在炮塔这面,部分极端部位叠了三层JN1,少的地方也叠了两层,在防护上真正的达到了近乎叹息之墙的级别,反正在试车场上试验当中的140mm滑膛炮和配套弹药没有打穿。

虽然这个140毫米的配套弹药更多的只是作为测试用途,140毫米火炮的威力还大有潜力可挖,但是这已经展现出了这个方案防护力强悍的冰山一角。

123-7工程则是一个远期项目,目的在于为未来的3代坦克提供一个价格相对低廉的2.5代坦克,而这个工程最大的改进就采用了类似于另一个时空当中毛子187工程的思路,弥补123工程在防护上最大的短板——传统的68度倾斜首上装甲,123工程绝大多数的型号炮塔防护都要胜于车体防护,主要原因就在于这68度倾斜布置的车体主装甲LOS厚度受限,因此123-7工程放弃了传统的68度首上,选择了类似于187工程那豹2和VT4的车体首上结构,大大增加了车体LOS厚度,在搭配上全新的聚能爆炸反应装甲,123-7工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让其他国家的三代坦克方案非常尴尬,因为拼防护居然还拼不过这个二代半!

最近更新小说